法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民大法霁讲坛第43期​—车浩:法律思维与法学方法
作者:  编辑:刘新平  审核:  发布:  发布时间:2021-10-27

2021年10月23日18点30分,应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法学院邀,北京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第九届全国十大杰出青年法学家车浩教授担任“法霁讲坛”第43期主讲嘉宾,在模拟法庭为我院近300名师生发表了题为《法律思维与法学方法》的演讲(如图一)。

 

图一:讲座海报

 

在我国刑法学界,车浩教授以其渊博的学识与卓越的成就享有盛誉,并被广大的法科生们称为“车神”。在讲座开始之前,可以容纳250人的模拟法庭就已爆满。在会场门口,在坐席之间和周围的过道里,在讲台下的空地上,也都挤满了学生。教授们在讲台落座后,求知若渴的同学们便手握笔杆,打开笔记本,聆听教诲(如图二)。

 

图二:一座难求

 

本期讲座由我院黄军副院长主持,武汉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荣功教授、我院刘之雄教授、周遵友教授赵波副院长担任与谈人,湖南大学法学院周子实副教授、武汉大学法学院敬力嘉副教授、蔡颖老师以及我院张忠国、郑颖捷、王晓晓老师担任与会嘉宾。

在将近100分钟的演讲中,车浩教授(如图三)主要谈了三个问题:法学这门学科;法律这个职业;法律人的思维与方法。在谈到法学学科时,车浩教授说,在文科之中,没有哪一个学科像法学一样,对应于一个职业类别;就此而言,法学是一门实用性的学科,法学院是职业化色彩很浓的学院。我国设立法律资格考试,专门为法科毕业生打开了一个就业通道;相比之下,其他学科都没有这种职业上的确定性。车浩教授提出,在理想状态下,法学生应当具备逻辑能力与想象能力。法学是一个以理服人的专业,这就要求法律人有较高的逻辑能力。而且,对于法律人而言,想象力也很重要,即所谓“法有限而情无穷”。为了以有限的法回应无穷的情,我们需要发挥想象能力,需要举一反三;看到新闻热点时,就能联想到课堂案例。如果缺乏想象力,那么学到的知识就会非常有限;“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出现不了的案件。”车浩教授建议同学们“走出去”,多看看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件,分析复杂的案情,寻找隐蔽的关联,在完成逻辑自洽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车浩教授还指出,法学的魅力还在于能够将宏大的概念还原到琐碎、细小的案件之中,“从学校走到实务,你真的能够把自己的职业想法变成决定他人命运的东西,而不是纸上谈兵。”

 

图三:教授开讲

 

在谈到法律职业时,车浩教授带领同学们回顾了我国法律的发展历程。传统上,我国“诸法合体,以刑为主”,重视律学。清末,沈家本主持修律,标志着传统中华法系的瓦解。在此阶段,我国主要向日本学习法律,采用“三板斧”模式:翻译日语书籍;邀请日本学者指导;派遣学生留学日本。1949年以前,法律都是处于朝令夕改的状态,法律缺乏稳定性,在这个动荡的时代,法律人并非时代的主角。现如今,中华民族还在“求变”的过程中,还面临不同程度的内外交困,社会管理秩序也尚未完全稳定。现阶段,我国兼有建设国家与治理国家这两大任务。在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很多事情都会与法治理想出现矛盾,因此以法治为事业的法律人依然任重道远。但是,相比50年前、100年前,其境遇已经有了极大改善,前景光明。车浩教授鼓励同学们积极了解我国法律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既要回望过去,也要看向未来。

在谈到法律人的思维时,车浩教授提到,在同学们的学习中存在着追求唯一确定答案的现象,所以他提醒说,实际上很多法律问题都没有简单的唯一正解。然后,他以非法拘禁罪为例予以说明。例如,某人出于报复的目的,在走出宿舍时,将尚在熟睡的室友反锁在室内;但是,该室友睡意太浓,整个白天都未醒来,在锁门者晚上开门之前,该室友都没有发现自己被剥夺了人身自由。试问:该锁门者的行为是否构成非法拘禁罪?车浩教授引导同学们从设立非法拘禁罪的目的出发分析此案,这里需要提出的问题是:设立该罪名,是为了保护现实的自由,还是潜在的自由?车浩教授还提出,法律人应当做到“对不确定性的容忍和对多元解决方案的理解和包容”。因此,他建议同学们在待社会热点问题时,不要仅凭朴素正义感,不要“非黑即白”;相反,应当全方位、多角度地分析问题,锻炼自己分析、解决争议问题的能力。

在与谈环节(如图四)何荣功教授结合一系列刑法案例释明了逻辑的重要性。他说,法律的逻辑性非常重要,法律人一定要用逻辑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讲逻辑就意味着没有确定性,没有确定性就会带来规则被架空的后果。他着重指出,现代社会要讲规则,我们要知道论证起点、论证规则和论证目标。讲逻辑,意味着在起诉和判决中要摆事实,讲道理,尤其是摆法条。他以入户盗窃是否需要财产数额要件这个问题为例,向同学们展示逻辑论证过程。此外,何教授还希望同学们通过广泛的跨学科阅读,拓宽视野、丰富想象、深化认识。黄军副院长结合我国“民刑不分,德主刑辅”的历史,以及《民法典》才刚刚出台的现实,提出我国民法还在“转正”之中的观点。至于何谓“想象力”,刘之雄教授提出:“想象力意味着联想加类比”。然后刘老师提出了三个问题:法制与变革之间是什么关系?法学需要的想象力从何而来、如何培养?如何理解法条背后的价值判断与价值取向?周遵友教授提出,大学教育不同于中学教育,大学生们应当养成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习惯。周老师还以正在讲授刑法分论课程为例,说明了他的教学理念:老师不仅要讲授必要的知识,还更要促使学生们保持对于法学课程的兴趣,促使他们掌握法学课程的学习方法。

 

图四:教授同台

 

之后,会议推进至与会嘉宾分享环节(如图五)。周子实副教授就本次讲座论题分享见解:法律人应做到法律技术与价值观的并重,法学是一门求善的学科,法律人要做社会人。他告诫法律人对社会问题的见解,不应浮于表面,不应浅尝辄止,而要与社会实际联系,同社会实践接轨。蔡颖老师则结合自身学习、科研经历,给同学们传授了“刻意练习”的方法。他说,在分析案例时,同学们要力图做到身临其境,将每一次案例练习都当作训练思维的机会,常常思考“如果我是一位法官,我会如何判案”。敬力嘉老师指出,法学学习中的想象力源自对人生的体悟与对公平正义的追求,逻辑性则源自专业知识积累与技能训练。正如学习小提琴时只有先掌握它如同“黑暗中的阶梯”一般的音阶,习得演奏技术,才有能力通过演奏动听的旋律表达自己对于美的感悟,在法学学习中只有先习得专业知识与技能,才有能力实现自己对于美好价值的追求。逻辑性不是想象力的枷锁,而是赋能的工具与进步的阶梯。

 

图五:嘉宾畅谈

 

在与谈环节结束后,留给互动环节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同学们提出了三个问题:限制性产业的意义在何处?“双非”学校学生如何在学习上追赶名校学生?法律逻辑与数学逻辑有何区别?针对第一个问题,车浩教授结合福柯《规训与惩罚》一书的内容西方的“性解放”观念,说明其意义在于“通过对身体的控制与规训,抵达对灵魂的驯服,避免暴力的产生与社会秩序的混乱”。针对第二个问题,车浩教授指出,同学们在遇到低谷时,不要将自己的不如意归罪于外部环境;现在的互联网,已经打破了物理空间的限制,提供了变好变强的渠道;要勇于反思自我,因为命运往往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针对第三个问题,何荣功教授认为,不能将法律问题简单地看作“数学公式”或是“数学论证;法律的逻辑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还要从实践中去获得;只有既能说服自己,又能说服别人,才叫真正的法律逻辑。

 

图六:签名纪念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在讲座的最后,同学们无比期待与车浩教授的近距离接触。大家排着长队,捧着车教授著作,甚至是同学们自己的课本和笔记本,请求他签名()。在讲座结束后,我院教授们也与车教授、何教授以及其他几位讲座嘉宾一起在法学院大厅合影留念(如图)。

  

 

图七:宾主合影

 

供稿: 余云霞 冉宇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