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胜,男,土家族,湖北利川人。1983年考入bat365官网化学系。1987年毕业分配到湖北民族学院任教。1998年到湖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到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做访问学者,2001年被评为副教授,2005年,因为表现突出,被破格评为教授,2006年任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分析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的理论和实验教学工作。主要从事纳米材料电化学和现代生物电分析的研究,主持了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水体有机污染物电分析化学研究》、《生物分子的新型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参与了省教育厅优秀中青年团队项目《含硒生物大分子基础与应用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DNA损伤标记物8-羟基脱氧鸟苷的纳米电化学传感》。在纳米材料修饰电极的制备与应用、环境污染物快速检测方法与技术等方面都进行过较为深入的研究。
砍柴求学的农家孩子
黄文胜出生在恩施利川下面的一个农村,用他的话讲,那是一个物资缺乏的地方。家里兄妹7个,对于一个农民家庭来讲,困难是可以想象的,家里的日子总是紧巴巴的。那时侯,人们大多想的就是怎样填饱肚子,但是,黄文胜想的却是怎样才可以看到更多的书。
小的时侯,村里有一个特别会讲故事的老人,黄文胜就是他的忠实听众之一。黄文胜希望自己也可以像他那样讲很多故事,于是开始看书。也许就是从那时候起,黄文胜由一个故事迷变成了一个书迷。可是,贫困的家庭怎么可能承担得起买书的费用呢?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办法——上山砍柴,然后扛到集市上去卖,用挣来的钱去买书。小小年纪,他便扛起了重担,终于有了自己想要的书。此外,砍柴挣钱,这也得以让他可以继续学习。
就这样,他顺利地考上了初中、高中。在他上高中的时候,由于家里穷,冬天没有棉鞋穿,唯一可以保暖的鞋就是一双破旧的解放鞋,而且还没有袜子。冬天,寒风刺骨,又吃不饱,脚冻得失去了知觉。后来,他发现,脚放在教室地上比在冰冷的鞋子里更暖和。所以,上课的时候,他就偷偷地脱掉鞋子,把脚放在地上“取暖”。
“艰苦的条件可以体味生活的艰辛,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回忆起小时侯的求学经历,黄文胜感慨地说。
难以忘怀的大学生活
谈到在母校的日子,黄文胜顿时变得活跃起来。
大学期间,黄文胜学习变得更加刻苦。他回忆说,那时候身边的同学都很刻苦,学习竞争也非常激烈。看到别人学,自己当然不想落后了,就这样,学习的气氛很好,精神也很集中。“这些学习对我今后的科研工作很有帮助,养成了我爱学习、爱思考的习惯。”
“还有更重要的就是,当时,我们的老师非常敬业,对学生学业上的要求比较严格。在学习之外,老师们对学生也非常好。”黄文胜说,当时李步海教授对他们的要求就非常严格,正是这些老师的精心培养,才养成了他严谨的科研态度,对他后来的科研工作具有深刻的影响。
现在,黄文胜自己也成为了一名教授,对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也会经常和学生聊天,帮助他们解决难题。他经常告诉学生,虽然学校处在偏僻的恩施,信息、条件处于劣势,但是要有上进心,不能做井底之蛙。黄文胜说,他对学生有两点基本的要求:一、踏实地做人;二、学好基本功。
“我之所以会这样去要求我的学生,是受我自己的大学生活影响。”黄文胜说,四年的大学生活,他永远都难以忘记。
踏实勤恳的科研之路
谈到自己的成绩,黄文胜又变得谦虚起来,“我没有什么成绩,那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目前,黄文胜在《分析化学》、《分析试验室》、《Talanta》、《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30篇,其中SCI、EI收录达11篇,还有两篇还分别获得了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和三等奖。作为年轻的骨干,他已经主持了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碳纳米管修饰电极的水体有机污染物电分析化学研究》、《生物分子的新型纳米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成为湖北省化学化工学会分析化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民族学院应用化学学科学术的带头人。
谈到这些,黄文胜说,并不是自己比别人有多聪明,只是因为自己比别人更努力一些,更踏实一些而已。
参加工作以来,他从没有停止过追求上进,从不满足现状。1998年,他到湖北大学攻读硕士学位,2000年成为武汉大学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的访问学者,这些学习使他接触到更多新的信息、先进的研究方法。他说,一个做科研的人就应该能够站在时代的前沿。
当然,做科研也有困难的时候。在武汉大学做访问学者的时候,他跟着导师一起做一个研究,可是几个月过去,还是没有任何进展。一起的伙伴说,“当时,恨不得跳楼。”但是,他没有气馁,经常熬到深夜。“只有你不断努力,你才会比别人站得更高。”
正是当年追求上进的学生,成就今天踏实勤恳的教授!
在采访即将结束时,黄文胜说,希望学弟学妹们能够珍惜大学的每一天,追求上进,除了学好专业知识外,要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能力。
(赵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