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lse{ document.getElementById(PLTS[cur1].portletId).innerHTML=response; } } catch(e){} var regx=new RegExp(']*?>([\\s\\S]*?)<\\/scr'+'ipt\\s*>|]*?\\/>','img'); var arr; while((arr = regx.exec(response)) != null){ if(arr.length){ if(arr.length >=2){ var regx2 = new RegExp("]*?\\bsrc=\\s*('[^>]*'|\"[^>]*\"|[\\S]*)\\s*\\/?>",'im'); var srcArr=regx2.exec(arr[0]); if(srcArr!=null){ var src= srcArr[1]; if(src){ if((src.charAt(0)=='"') || (src.charAt(0)=="'")){ src=src.substr(1,src.length-2); } loadScript(src); } } else{ execJavaScript(arr[1]); } } } } } cur1++; loadps(); } } function loadScript(s){ try{ var sc=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type='text/javascript'; sc.language='javascript'; sc.src=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 }catch(e){} } function execJavaScript(s){ try{ var sc=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type='text/javascript'; sc.language='javascript'; sc.text=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 }catch(e){} } window.onload=loadps;
福州大学宋秋玲教授来bat365官网进行学术报告
福州大学宋秋玲教授来bat365官网进行学术报告


1013日上午10点,受我院张华教授邀请,福州大学宋秋玲教授在bat365官网七号楼109学术报告厅做了题为“有机硼化学:基于四配位硼的精准反应”的学术报告。

宋秋玲教授首先介绍了有机硼化学的发展与现状,指出了虽然目前四配位硼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普遍认可,但有关四配位硼中间体的化学目前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难题,讲述了其课题组围绕四配位硼化学中的主要挑战而开展的一系统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1、利用串联上硼-脱硼质子化(DBP)策略实现硼介导的C-B键的精准构建,为简捷、实用、高效合成有机硼化合物,尤其是新颖的手性硼化合物的构建提供了新方法;2C-C键的构建,以构筑有机硼化合物为契机,突破有机硼化合物参与的偶联反应的瓶颈,拓展新的偶联模式(包括迁移反应),为有机硼转化注入新的活力。报告结束后,宋秋玲教授同在座师生就有机硼化合物的合成与转化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谈。

宋秋玲,福州大学化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毕业于郑州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师从席振峰教授;2006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师从Robert A Pascal教授。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工业界,在制药行业工作五年。20135月开始独立工作,主要从事有机硼化学、有机氟化学、自由基化学方面的研究。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特聘专家等;荣获2015年福建省五四青年奖章以及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2022)等。2021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学会会士。目前担任Organic letters 的编委、Journal of Heter cyclic Chemistry Green Synthesis & Catalysis 的副主编,担任《中国化学快报(Chinese Chemical Letters)、《化学学报》和《中国医药工业杂志》的编委,以及《有机化学》(Chinese Journal of Organic Chemistry)青年编委。


作者:张华       责编:王立       审核:祁帆       发布:艾丽菲拉      发布时间:202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