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4日,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暨思政课教学工作会议在湖北省恩施市建始县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启动。学院思政课教师30多人参加此次活动,并于店子坪红色教育基地完成了为期四天的实践研修。
在研修班开班仪式上,中共建始县党委组织部部长黄希平对bat365官网全体思政课教师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详细介绍了建始县及店子坪村的基本情况,以及店子坪村民们在王光国书记的带领之下绝壁凿路的光辉事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张涛华代表学院领导班子做了动员讲话,鼓励全体教师们要扎实学习王光国书记和店子坪村民们身上坚韧不拔的新愚公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更好地培育为国为民的情怀,身体力行讲好思政课。
在思政课教学工作会议上,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全体与会教师就如何“做好老师,建好课堂,育好学生”进行了专题研讨。副院长张涛华在会议主题报告中指出,学院近年来严格按照教育部标准开课,不断完善思政课课程群,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各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根据新时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要求,学院今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中的总体目标是“让党放心,让学生满意,人民评价高”。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必须在坚持党的领导、深化学科引领、强化队伍建设、深化改革创新、做好检查监督等各方面集思广益,真抓实干,回应好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同做好老师、共建好课堂、全育好学生的时代要求。
张瑞敏教授从思政课教师理想信念、职业敬畏、教学相长、研究支撑、丰富教学形式、适应新时代要求等方面回应了应当“如何做好老师”这一提问。李春燕教授认为要“建好课堂”,就是要让课堂成为一个公正的课堂、一个能引起思想共鸣的课堂、一个能引领共同价值认同的课堂,一个能引发感情融合的课堂,把握好课堂建设标准的“八个相统一”才能切实提高思政课堂的教学质量。易新涛教授通过对自己从教生涯的回顾,认为思政课老师只有做到心中有爱、严于律己、敬业爱岗、甘当人梯,才能真正做到“育好学生”这一毕生的职业追求。
全体与会老师也进行了热烈的分组讨论,宫丽、王依依、白雪三位老师代表小组做了总结发言。会议明确了做好老师、建好课堂、育好学生的总体思路,实现了全院上下统一思想、端正态度,找回思政课教师的幸福感,为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拓展指明了方向。
随后,思政课教师实践研修工作有序开展。研修期间,学员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后来到店子坪村的茶盐古道、愚公路、新农村建设产业园及桃园新居,以及恩施市洞下槽村茶产业园、恩施州抗战博物馆进行现场学习。在店子坪村的茶盐古道,学员们通过重走古道的体验,对于这条几千年来店子坪村民与外界联系的唯一小路的崎岖、艰难甚至危险有了非常切身的体会,对于王光国书记带领村民们奋战8年,以肩挑手扛的原始方式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地凿出一条出山的康庄大道,对他们所付出的艰辛、困苦、奋斗、牺牲,由衷地感到钦佩。在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平台,党员同志们开展了一次体验式、互动式特色支部主题党日学习活动,全体党员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接受党性教育、纯洁党员思想。通过参观产业园、与村民同吃一锅农家饭,同住一户新农家屋,学员们聆听村民宣传党的思想,接受店子坪村的当代红色教育洗礼,对愚公路贯通之后,店子坪村的经济得到切实发展,村民们的收入得到的切实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不断增强也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学员们更切实地体会到在走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王光国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党忠诚、坚守信念的政治品质,不畏艰难、苦干实干的愚公精神,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为民情怀,不改初心、至真至纯的党员本色,对于我们完成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落实好政治立校、政治建院、政治育人要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现场教学,现场观摩、现场授课、实践体验,学员们对于王光国书记坚守山村,带领父老乡亲不畏穷山恶水,不惧艰难困苦,将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的事迹有了更直观的感受,对于如何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在不同行业、不同地域的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参与研修的老师们纷纷表示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提升党性修养,进一步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在思政课的讲台上,以新时代的“愚公精神”武装自己,继续发扬好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站好讲台讲好课,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强烈的担当,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培养信仰坚定、本领过硬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作者:彭伟 图文:彭伟 编辑:金瑶 审核:魏大江 上传:金瑶)
图为研修教师在店子坪村主题教育平台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研修教师与农户同劳动,感受新愚公精神引领下乡村变迁
图为研修教师重走愚公路,感受挂壁公路修建的艰险。
图为研修教师参观王光国书记先进事迹展示,接受红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