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人类学论坛是旨在促进中国人类学界年轻学者相互交流的学术平台。首届青年人类学论坛在北京大学举办,此后又陆续在中山大学、云南大学、西南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举办了八届,已初步创建起青年学者间良好的互动机制。自2010年至今八届论坛的举办中,青年学人在成长,论坛影响在扩大、互动机制在健全、共同体意识在增强、新的共识在达成、新的议题在探索。如今青年人类学论坛已成为一种象征——跨界交流、碰撞与共同提升的学术平台,所以在学术研究领域青年人类学论坛已无关乎年龄,跨界的交流是未来青年人类学得以持续与创新的引擎。
为了深入探讨行动人类学的跨界应用,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物馆)联合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所、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等科研院所平台,将于 2023年 11 月 24~26 日举办第九届青年人类学论坛。我们期待学界青年才俊积极参与。
论坛相关信息如下。
一、论坛主题
行动的人类学:社会参与、文化动力与人类学的跨界应用
在当下纷繁复杂、多种价值主张分立争竞,人类处境布满危机、各类行动主体自行其是的世界中,人类学当何去何从。或许,跨界与行动的人类学可以作为回答:拒绝内耗,笃行致远,坚持人类学价值立场,在行动和应用中确立自我,呈现人类学研究在当今社会的价值、建立人类学与人类命运整体之间的联系。已举办的八届论坛主题从人类学学术共同体、青年学者互动机制的建构,到人类学学科基本问题、学理脉络的反思,再深入到新时代与新世界、新趋势和新使命等实践命题的探讨。由浅入深、由表及里,我们的论坛逐渐从书斋走向田野,我们的青年人类学者逐渐肩负使命和担当,我们的中国人类学也在发挥学科优势,用社会参与、文化动力与跨界应用,来助力人类的美好生活。
二、时间地点
2023年11月24-26日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物馆)
三、论坛议题
本次论坛采取两种方式确定议题:
(一)召集议题。议题召集人可按自己拟定的主题邀请成员,议题需报请会议组委会讨论通过。
(二)自选主题。如果没有参与议题的召集,可自己单独投稿,由大会组委会选择通过后,由大会指定参与相关分论坛。
分论坛参考议题:
1.经典人类学理论的实践与应用;
2.遗产研究与社会发展;
3.人与物的跨界流动;
4.日常生活的宗教图景;
5.人类学与民族国家建构;
6.族群关系与身份政治;
7.人类学边疆研究与实践
8.人类学的生态研究与环境保护
9.医学人文与全球健康
10.海外民族志与世界社会研究
11.其他议题
四、论文要求
参会论文为未公开发表过的论文。
会议注重论文的质量。论文需经过组委会讨论入选后,方能参会。
五、参会人数
本次会议人数上限为50人。
六、会议费用
本次会议将提供正式参会者会议期间的住宿和餐饮。差旅费用自理。
七、参会要求
有意召集议题者请将议题与分论坛的各篇论文题目,摘要(500字),以及各位发言人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份、所在单位和主要研究方向)于2023年10月5日前发送至信箱qnrlx2023@163.com 。
有意单独参会者请将个人信息以及论文题目、摘要(500字)于2023年10月5日前发送至邮箱qnrlx2023@163.com 。
会务组将邀请相关学者对议题和论文摘要进行初步筛选、反馈入选结果。
确定参会的人员,请于2023年10月30日前将论文完整稿(字数不低于8000字)发送至邮箱qnrlx2023@163.com 。论文首页需注明个人基本信息。此后,会务组将根据论文主题发送至相关学者进行匿名评议,以最终确定在分论坛做报告的论文,以及具体的分论坛议程。参会论文将提前在分论坛与会者内部分享,以供提前阅读批评。届时,会议将为每位报告者提供充分的发言和讨论时间。会议邀请函电子版将根据与会代表的需要发送。
八、联系方式
召集人:陈祥军 黄剑波 龚浩群 杨渝东 刘宏涛 张青仁
联系人:方长明 龚乔
联系邮箱:qnrlx2023@163.com
主办方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民族学博物馆)
协办方
华东师范大学人类学所
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
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社会文化人类学研究所
第九届青年人类学论坛筹备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