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柏贵喜
职务/职称: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
通讯地址:湖北省武汉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 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5号楼,430074
E-mail:bgx200tom.com
一、学习和工作简历:
(一)学习经历
1.1983.09-1987.06,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政治系政治专业,法学学士学位
2.1987.09-1990.06,中南民族大学民族研究所民族学专业,法学硕士学位
3.1999.09-2002.06,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文献学专业,历史学博士学位
4.2002.05-2015.10,中国社科学院民族族与人类学研究所博士后
(二)工作经历
1990.06—1993.06: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系助教(1990—1991年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挂职锻炼)
1993.06—1995.06: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系讲师
1995.06—2002.02: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2002.02—2024.05: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
2002.10.—2007.07: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
2007.07—2012.10: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民族学博物馆馆长
2012.11—2015.06: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社会科学处处长
2015.07—2018.11: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研究生院院长
二、负责的学术机构
1.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2014—2024)
2. 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南方各民族文化三交研究中心”主任
3. 湖北省教育厅、文化厅“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
三、主要社会兼职
1. 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学会理事
2. 中国民族学会常务理事
3. 中国人类学会理事
4.中国都市人类学会理事
5.中国民族服饰研究会常务理事
6.中国少数民族文物保护协会理事
7.湖北省社会科学管理协会副会长(2012—2014)
8.湖北省法学会地方立法委员会副会长(2005—2013)
四、科研及成果
(一)主要研究方向
象征人类学、生态人类学、民族社会变迁、民族传统手工艺、文化基因等
(二)主持的科研项目
主持的纵向科研项目
1.201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南方少数民族手工艺资源体系与基因要素图谱研究”(17ZDA166),首席专家;
2.201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的挖掘、利用与保护研究”(13BMZ056);
3.200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以武陵地区土家族为例”(07BMZ025);
4.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课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GSZ12001),子课题负责人;
5.2016:国家民委经济司委托课题“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发展与保护研究”;
6.2013:国家民委社科项目“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
7.2010:海南省社科联招标项目“海南合亩制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
8.2006: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少数民族传统知识保护研究——以生态知识、医药知识、民间艺术为中心”;
9.2006:国家民委重点科研项目“《苗族简史》修订”;
10.2006:湖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湖北少数民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
11.2000: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西南民族地区城镇化研究”。
主持的横向科研项目
1.2023:云南省大理州非遗中心委托课题“大理白族扎染图谱编制”;
2.2021:湖北省通城县文化馆委托课题“麦市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规划”;
3.2019:老河口市非遗中心委托课题“汉水(老河口)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
4.2018:湖北省文化厅委托课题“端午节评估指标与评估”;
5.2017:湖北省文化厅委托课题“楚漆与剪纸展陈方案”;
6.2015:湖北省文化厅委托课题“湖北民俗保护标准研究”;
7.2014:湖北省民委委托课题“当前我省城市民族工作的现状、趋势和对策研究”;
8.2014:武汉市民委委托课题“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9.2010:海南省民委委托课题“海南黎锦研究”;
10.2009:湖北省民委委托项目“民族传统知识与乡土社区存续:两个土家村落生存实践的人类学考察”;
11.2008:湖北省重点研究基地湖北民族学院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招标项目“清江流域民族习惯法研究”。
(三)代表性科研成果
专著
1.《杞方言黎族“合亩制”地区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南方出版社2020;
2.《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报告:基于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的调查》,民族出版社,2019;
3.《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
4.《四——六世纪内迁胡人家族制度研究》,民族出版社,2003;
5.《转型与发展——当代土家族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民族出版社,2001;
6.《救亡图存——少数民族反侵略求解放斗争》,长江文艺出版社,1997;
主编或主持修订
1.《中国传统村落调查·湖南花垣卷》,湖北人民出版社,2023;
2.《黎锦研究》,海南出版社,2014;
3.《现代民族学》(上卷)(副主编),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4.《南方民族社会文化史论集》,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5.《湖北省志·民族》(副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
6.《海南岛苗族社会调查》(上篇修订),民族出版社,2010;
7.《苗族简史》(修订),民族出版社,2008;
参编或参著
1.《社会转型期民族政策专题研究》(撰第二十七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雷振扬等,民族出版社,2015:
2.《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研究》(撰第十八章“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雷振扬等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3.《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研究》(撰第一章),徐柏才主编,民族出版社,2014;
4.《少数民族大学生国家认同》(撰第一章),徐柏才等,人民出版社,2011;
5.《中国少数民族》修订本,编委,撰《土家族》,民族出版社,2009;
6.《民族社会学概论》(撰第十章),郑杭生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7.《文化人类学》(撰第八章、第九章),孙秋云主编,民族出版社2004;
8.《雪球——汉民族的人类学分析》(撰第四编第六章),徐杰舜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
9.《中国现代社团辞典》(撰写相关词条,编委),章绍嗣主编,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10.《中华民族饮食风俗大观》(撰湖北卷),鲁克才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
主要学术论文
1.《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24(05);
2.《共生·流动·聚合:文化基因视域下民族文化交融研究》,《理论月刊》,2024(01);
3.《凤鸟纹饰: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表征》,《中国民族教育》,2024(01);
4.《从图像到图谱:图像文化遗产的生产与保护》,《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23(11);
5.《壮族织锦文化基因的识别与分类——基于广西靖西市的田野调查》,《民族艺林》,2023(02);
6.《笙音律动:清水江上游芦笙音乐基因及其多民族共享阐释》,《贵州民族研究》,2023(03);
7.《水族刺绣文化基因传承研究——以马尾绣为中心》,《黔南民族师范学报》,2022(04);
8.《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当下困局及解困破局之策——基于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四省(区)的调查》,《广西民族研究》,2022(03);
9.《仪式舞蹈与身体实践:土家族摆手祭仪的象征阐释》,《贵州民族研究》,2022(04);
10.《文化基因对布依族枫香染艺术风格的形塑研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05);
11.《系统论视域下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结构、功能、机制》,《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2022(01);
12.《文化基因“共享”与建构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地方叙事——以惠水枫香染纹饰为中心》,《民族论坛》, 2021(06);
13.《民族传统工艺文化资源资本化:时代价值、实施路径及实践逻辑》,《贵州民族研究》,2021(05);
14.《圈层叠合:婚姻圈中的绣娘流动与苗族刺绣基因传递》,《广西民族研究》,2021(04);
15.《文化基因的类型及其识别原则——基于民族工艺文化的一种构说框架》,《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 2021(06);
16.《剑川白族木雕兴起、发展的历史文化根源探析》,《广西民族研究》,2020(04);
17.《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标准体系建构》,《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20(04);
17.《土家族传统生态知识实践理性的宏观思考与微观解读》,《铜仁学院学报》,2019(05);
18.《我国古城墙开发利用中的文化空间重构与意义生产——以南京、寿县、福泉古城墙为例》,《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9(01);
19.《清代服饰三蓝绣基因图谱研究》,《丝绸》,2019(01);
20.《文化身份合法化与民族文化传承的实践主体建构——以贵州省思南县傩文化传承为例》,《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18(05);
21.《南方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资源及其基因图谱编制设想》,《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17(05);
22.《民族地区旅游扶贫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调发展研究》,《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17(03);
23.《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及其建构——基于系统论、控制论的视角》,《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7(05);
24.《艺术场视角下土家族撒尔嗬重构研究》,《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17(03);
25.《我国城市民族工作新常态的形成及对策研究》,《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16(02);
26.《湘西苗族丧葬仪式中的灵魂信仰与象征表达》,《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6(04);
27.《少数民族体育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制度建设研究》,《贵州民族研究》,2015(02);
28.《民族艺术旅游价值评价体系及其应用研究——基于贵州苗族舞蹈的调查》,《江淮论坛》,2015(05);
29.《树是人类的肺,更是人类的魂》(访谈),《乐居周刊》,2014(04);
30.《水族“过端”仪式的社会结构与象征表达》,《云南社会科学》,2014(01);
31.《药物认知与地域性文化——基于湘西一个土家族村落的人类学考察》,《湖湘论坛》,2012(02);
32.《地方性药物认知与分类特点——基于湘西一个土家族村落的人类学考察》,《吉首大学学报》,2012(01);
33.《坚持和完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研究——基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调查》,《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12(03);
34.《民族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浅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11);
35.《土家族传统农业生产知识的实践内容及其现代价值——基于红烈和龙桥两个村寨的田野调查》,《吉首大学学报》,2010(01);
36.《土家族传统技术及其价值利用与反思》,《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10(03);
37.《土家族传统农业知识的现代价值思考:以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烈和龙桥两个村落为例》,《贵州农业科学》,2010(01);
38.《少数民族传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收入《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发展报告(2008)》(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蓝皮书),民族出版社,2009;
39.《村落传统生态知识的多样性表达及其特点与利用——湘西土家族村落“苏竹”个案研究》,《吉首大学学报》,2009(03);
40.《认知人类学视野下的土家族农家肥知识探析——鄂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红烈村的个案研究》,《吉首大学学报》,2009(05);
41.《传统知识的现代价值与反思——以土家族传统养猪方式为个案的民族志研究》,《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9(04);
42.《傩仪“过关”的象征表达——土家族象征文化研究之三》,《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8(05);
43.《民族工作与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评介,《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报》,2008(03);
44.《北朝胡人贵族门第婚中的胡汉通婚》,《民族研究》,2007(06);
45.《“名录制度”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贵州民族研究》,2007(04);
46.《神话中的宇宙图式与象征结构——土家族象征文化研究之二》,《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7(01);
47.《社会工作与民族事务管理的创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7(04);
48.《中国家族文化与家族企业的发展》,收入《民族文化发展与保护研究》,民族出版社,2007;
49.《乡土知识及其利用与保护》,《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6(01);
50.《当代土家族婚姻的变迁》,《贵州民族研究》,2005(02);
51.《西南民族地区乡城人口流动的推阻因素分析》,《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05(01);
52.《小城镇的成长与民族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百福司镇的个案研究》,《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5(01);
53.《摆手祭:土家族社会结构的象征表达——土家族象征文化研究之一》,《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5(03);
54.《西南地区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4(04);
55.《文化视野与人类学学科教育之我见》,《学位》,2004(04);
56.《从宗庙祭礼看北朝礼制建设》,《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学报》,2003(06),收入《历史文献学论集》,崇文书局,2003;
57.《文化系统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58.《当代土家族社会结构的变迁》,《民族研究》,2001(04);
59.《中国扫墓之择时与礼俗述略》,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五辑,民族出版社,2001;
60.《台湾高山族祖先崇拜文化略论—兼与大陆各族祖先崇拜文化比较》,《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9(02);
61.《论少数民族的灵魂观念与祖先观念》,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四辑,民族出版社,1999;
62.《城市民族关系与民族工作》,收入《武汉市民族宗教理论讨会论文集》,武汉市民委等编,1999;
63.《编纂〈湖北省志·民族〉的几点体会》,《民族大家庭》,1998(02);
64.《牛与中国民间文化》,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三辑,民族出版社,1998;
65.《南方山地民族传统文化与生态环境保护》,《中南民族学院学学报》,1997(02);
66.《区域回族史的开拓性研究—〈中南回族史〉评介》,《回族研究》,1997(01);
67.《巴义新解——兼释“板》,《民族论坛》,1997(03);
68.《清代土家族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及其影响》,《贵州民族研究》,1997(04);
69.《土家族研究的历程》,《民族大家庭》,1997(06);
70.《小城镇的成长及其对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影响》,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一辑,民族出版社,1996;
71.《典祀千秋、荫庇一族—土家族祖先崇拜透视》,载《南方民族研究论丛》第二辑,民族出版社,1996;《文艺指导》1998年第1、2期转载;
72.《南方少数民族酒文化》,《民族论坛》,1996(03);
73.《趣话咂酒》,《民族团结》,1996(02);
74.《现代鄂川黔湘边区的神兵运动》,《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5(06);
75.《土家族傩文化述论》,《民族大家庭》,1995(05);
76.《回族》,《民族大家庭》,1995(03);
77.《从土家族还傩愿看傩与虎的关系》,《民族论坛》,1994(01);
78.《中国民间商业文化》,《私营经济》,1994(07);
79.《都市回族社区及其对回汉族关系的影响——武汉市的个案研究》,收入《都市化与民族现代化》,中国物资出版社,1994;
80.《少数民族工艺美术》,《民族大家庭》,1994(05);
81.《鄂豫皖城市民族关系初探》,《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05);
8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鄂豫皖民族关系》,《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06);
83.《当前鄂豫皖民族问题剖析》,《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4(06);
84.《傩义新诠—傩为虎的文化人类学构说》,《民间文学论坛》,1993(04);
85.《民族团结、繁荣的凯歌——评〈来凤县志〉的民族特色》,收入《新县志论辑》,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6.《试论道教对土家族的影响》,《民族论坛》,1992(03);
87.《略论土家族传统文化对小城镇的影响》,《湖北少数民族》,1992(01);
88.《土家族传统文化的当代变迁》,《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2(06);
89.《鄂西土家族地区城镇的兴起和发展趋势》,《中南民族学院学报》,1991(03)。
五、咨询报告(略)
六、主讲课程
本科生课程:《民族学导论》《西方社会学理论》《民族文化》等;
硕士生课程:《西方民族学理论》《民族学经典原著选读》《文化遗产学》等;
博士生课程:《民族学理论与方法》《民族学前沿问题研究专题》《民族艺术学》《民族艺术文化与艺术遗产保护专题》等;
七、主要科研奖项(省部级及以上)
1.2022:《民族传统手工艺品保护与发展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2.2018:《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湖北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3.2018:《土家族传统知识的现代利用与保护研究》,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
4.2015:《城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及其对策研究》,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
5.2012:《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研究报告》,全国民委系统优秀调研报告奖二等奖;
6.2012:《武陵山区土家族传统知识的传承与保护调研报告》,全国民委系统优秀调研报告三等奖;
7.2011:《现代民族学》,教育部教育科学成果二等奖;
8.2011:《现代民族学》,国家民委第二届人文社会科学成果奖著作类三等奖;
9.2010:《现代民族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第十一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0.2008:《北朝胡人贵族门第婚中的胡汉通婚》,武汉市社会科学奖三等奖;
11.2006:《土家族社会结构变迁与和谐稳定研究》系列论文,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二等奖;
12.2000:《湖北省志·民族》,国家民委社会科学奖著作二等奖;
13.1999:《湖北省志·民族》,湖北省民族学会著作一等奖。
八、其他奖励与荣誉
2021:湖北省“最美社科人”
201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14:入选国家民委领军人才支持计划
2013: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010:全国少数民族古籍整理先进个人
2009: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奖
2009: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
2008: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
2014: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3: 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11: 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07:湖北省优秀硕士论文指导教师
2009: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2006: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教师
2003:湖北教育系统“教书育人”先进个人
1997: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优秀共产党员
2018: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优秀共产党员
2007、2009、2011、2022: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大学生“挑战杯”“优秀指导教师”、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优秀创新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