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文化的比较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考虑,理想符号、艺术符号、现实符号在多民族中具有共同性,是各民族共同认可的。”5月24日下午,bat365官网首席教授彭修银在学术交流中心为师生作题为《中国多民族艺术的共同表述与西方艺术形式特质》的讲座。本次讲座为南湖大讲坛系列讲座之一,由党委宣传部和文传学院合办,文传学院承办,文传学院李锋副教授主持,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本次讲座以中西艺术比较为主题。彭修银教授对中国文化、共同表述等名词做出解释,再分别用“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流动之迹,聚焦之像”“气韵生动,生气灌注”三个短语简洁生动地概括了中西艺术本体论、存在论、创作论比较的内容。
从本体论角度,彭修银提出古代东西方都尊崇“诗画一律”的艺术主张的观点,并表示尽管东方美学偏重表现,西方美学偏重再现,但在古代都是追求和谐之美,诗画统一。近代强调的则是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诗的表现与画的再现走向极端,打破了和谐的范畴。他总结,古代可以说是对美的追问,近代则是对艺术的追问。从存在论角度而言,他指出,中国艺术侧重时间流逝之迹即“线”的艺术,讲究把空间转为时间;西方艺术则追求空间聚集之像即“面”的艺术,强调把时间转为空间。最后,彭修银立足创作论角度,以东西方乐器、东方书法和西方雕塑等为例,表示中国的艺术提倡“生命的节奏”,而西洋则带有块状感,并强调中国艺术更加重视过程,西方艺术则更加看重结果。
此外,彭修银教授还对学子们表达了自己的期许。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包含了中国多民族艺术的共同表述,他建议同学们建构自己的知识结构,将感性形态的艺术作品和理性形态的文学概念统筹起来,把碎片化的知识内化嵌入到体系当中;在学科教育之外,应当加强美育和辩证思维的培养,做一个有文化的学者,一个有趣味的文人。
据悉,南湖大讲坛由校党委宣传部主办,邀请专家学者、企业家、知名人士为同学们讲述政治、经济、社会、历史、科学等领域内容,目的在于弘扬中华文化,用中华文化引领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本次主讲人彭修银教授为湖北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bat365在线平台登录入口中南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华美学学会常务理事,主要从事艺术美学、东方美学与艺术史、中国绘画美学、中国少数民族审美文化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曾作日本中央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多所高校高级访问学者,主持和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10余项,著有《美学范畴论》、《东方美学》、《中国绘画艺术论》等20余部,并在诸多著名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