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积极创新授课形式,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他,主动俯下身去,用真诚和善良感化学生,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从教十多年来,他始终在课程教学、师生互动与就业升学方面努力探索,用爱护航学生成长。他就是bat365官网第六届教学先进个人,药学院药学系主任王强副教授。
探究药学奥妙,以专业建设助力学生成长
良好的学科素养、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是对每一位教师的学科专业要求。求学期间,抱着一颗对药学的求知探索之心,王强老师始终保持端正的学习态度,从武汉大学药学院到山东大学读博深造,他在药学理论领域不断求知探索,在实验室里不断精进操作技术。能力在实验中成长,思维于应用中清晰,他在专业上深耕多年,从本科期间的尝试发表论文,到后续深造的论文接续,他多次就抗肿瘤、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等学术问题积极研究,深挖自身潜能,在药物化学这一学科中严格要求自己,做到科学研究与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相结合,在研究上提出了很多专业性见解。
王强老师和毕业学生合影留念。
2010年来到学校任专职教师后,王强老师积极进取,争取到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佐治亚州立大学学习进修的机会。回国之后,他利用在国外学习的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以及3D打印相关技术,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不断改进实验步骤,更新操作标准,为药学院药物化学专业的不断进步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为更好地和同事进行交流,促进学院人才培养,王强老师牵头组建了药物化学专业教研室。课堂知识教学和实验课教学的老师针对学生在专业上的难点疑问,共同商讨教学方案,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两手抓。教研室成员一起备课,共享线上教学资源,最大程度帮助学生进行专业学习。在他的组织协调下,教研室的老师们分工合作,针对不同学校的不同考试题型、特色的习题以及共性的专业问题做好收集整理工作,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后期考研具有极大帮助,也提高了老师教学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不仅如此,考虑到考研知识点的灵活性,教研室老师们将新版教材与旧版进行知识点比对,重新总结出新版教材中的增补知识点以及相应习题,并及时将资料发放到学生手中。无论是日常学习,还是考研辅导,王强老师及教研室同事为学生们提供了强大保障,成为学生们求学道路上的坚实后盾。
“双重身份”多重挑战,真心交付助力教书育人
在追求成为更优秀的教师的路上,王强老师也遇到过困境。他时常在想,“讲课的内容怎么一下子就讲完了?同学们真的听明白了吗?”课堂上学生反馈的细节问题,让他真正意识到合适的教学方法的重要性。在细心的观察中,王强老师注意到,现在的学生不再喜欢枯燥的学习方式,他们会通过自己感兴趣的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于是,他从学生兴趣出发,与教学相结合,探索出一套“趣味药学”的教学方式。
王强老师将理论知识和当下社会热点结合,巧妙地将药物化学的课程知识点与《我不是药神》《送你一朵小红花》等电影中对靶向肿瘤、药物临床试验的情节描述融合在一起,不断更新自己的课件储备。在紧扣教材的同时,运用视频、图画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上课兴趣,寓教于乐。不仅如此,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王强老师也别出心裁。他通过和同学们的课后交流,发现了大家会通过观看有趣的短视频放松自己。于是王强老师有了鼓励大家拍摄药品趣味广告这一新颖的想法,从植物的一根一茎了解药学学科的生动趣味。不少同学反映,这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大家更直观地了解到所学专业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结合电影进行课后讨论。
电影图解双结合,辅助教学。
除了教学工作,担任班导师也是王强老师一项重要的工作。“不同于上课教学,作为班导师要从学习和生活两方面帮助学生成长。没有经验,我就跟学院里面资深的班导师、辅导员学习交流,一步步摸索出和同学们的相处之道。”王强老师回忆道。和学生交流时,他逐渐学会了放下“直来直去”的理科思维,尝试着更加细心周到地了解同学们的生活。从教室到寝室,走下讲台的王强老师变成一个细心的“大家长”,在饮食天气、身体健康各个方面仔细关心着学生们;从学习到课余生活,他关注学生们的心理健康,鼓励大家劳逸结合。“印象最深的是老师在一次班级会议结束后,竟当起了武汉导游。跟我们分享他以前在武汉的生活经历,推荐了很多风景和美食,鼓励我们适当放松。目标明确、张弛有度,这是我们从老师身上学到的很重要的一点。”药学院药学专业2104班的班长陈睿安谈及此非常感慨。
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从初上讲台的青涩生疏到现在的游刃有余,无论是课堂学习还是课后交流,虽身负“双重身份”的多种挑战,但王强老师始终以真心交付,既有真诚严肃的谆谆教诲,又有温暖轻松的朋友之语。在努力做“四有”好老师的路途中,王老师收获了很多温暖的师生情谊。
一路付出,一路收获。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耕药物研究十余载,以实干造福民众;作为一名高校教师,他笃行不怠扎实育人,以匠心传道授业。教育教学,征程漫漫,王强老师将一如既往,坚守药学人才培养,用真心浇灌成长,用知识托举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