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

English>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薪传双秩,教泽八方,双子塔下穷理致知,培育生命科学有为青年;

立足中南,面向全国,理工融合反躬践实,造就生物医药栋梁之才

生命科学学院于2004年建院,依托1988年创办的生物化学专业发展而来。立足民族地区生物资源的保护、研究和可持续利用,经过20年的不懈奋斗形成了完备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着力培养志愿服务民族地区生物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技术型高端人才。累计培养各民族学生5500余名,毕业生中有41%的学生主动到民族地区和基层工作,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中坚力量。

学院现有生物技术、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制药4个本科专业,其中生物技术为国家特色专业和湖北省品牌专业。生物制药、生物育种、食品质量与安全为湖北省战略新兴专业。生物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专业建设,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入选湖北省一流专业建设,5个课题获教育部新农科改革与实践项目支持,7门课程入选湖北省一流课程建设。

学院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植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和微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有生物学(学术学位硕士)、生物与医药(专业学位硕士)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

学院建设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国际合作基地,建设有1个人脑资源库,1个中国民族地区特色生物资源大数据中心,5个自然保护区实验基地,20个校企共建实验平台和10个研究生工作站

、师资队伍

学院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贯彻落实全国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将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认真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聚焦人才培养的三全育人机制,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院现有64名专任教师63%具有海外学习工作经历;高级职称45人,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生导师19人,20人次入选省部级及以上人才计划。

学院教师以教育家精神为引领,树立“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坚守教育初心、勇担育人使命。1人获国家级人才称号,1人获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人获国家民委三全育人模范称号,1国家民委突出贡献专家称号,3人获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称号,3人获湖北省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1湖北省辅导员素质能力大赛二等奖6人在民族地区开展技术挂职服务2为黄大年式教学团队骨干。1人为湖北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1人为湖北省劳模和职工创新工作室主持人;教工第二党支部荣获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学院荣获全国科普工作先进集体。

、人才培养

学院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教书主业、育人主责,秉承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注重以科学家精神铸魂育人,实施全覆盖生涯养成教育、全学段强化学风建设、全链条落实管理责任,推动形成三全育人合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促进学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一是全覆盖生涯养成教育,培养潜心钻研、求真探索、开拓创新之志。从学生入学教育、专业分流等阶段激发专业志趣与研究潜能,发挥专任教师专业优势,通过理论基础、实验操作、野外实习、企业实践等多种形式搭建互动交流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班导师、学业导师课题研究,以前沿科学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规划未来、面对挑战二是全学段强化学风建设,塑造健康向上、奋发有为、力争上游之风。突出授课教师主体责任,着力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和完善“教学相长”的良性互动机制。通过“强党建、严管理、树典型”等学风建设综合举措,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举办“最美笔记大赛”、开展优良学风班级、优秀宿舍评选等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风氛围,推进质量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三是全链条落实管理责任,凝聚组织领导、指导帮扶、精心护航之力。坚决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落实全员导师制要求,充分发挥班导师、辅导员知心人、贴心人和引路人作用,集班主任“管”的职责与导师“导”的专业于一身,从目标制定、专业课教学、学习困惑解释、心态调整、复试指导等方面,开展精准帮扶和“伴飞”保障,以严爱相济、润己泽人落细育人“最后一米”。

学院依托学科竞赛和创新训练,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学生参与覆盖面达90%以上获奖比例40%。近三年,在省部级以上竞赛中共获奖150余项,大学生校级(省级)创新项目立项数达到54项。学院重视就业升学工作,近年来,考研质量与升学率呈现逐年增长、专业多元交叉、留学目的国多样化的良好局面。考研升学率连续三年排名全校第一,2024本科生升学率达52.46%本科毕业生去向落实率85%研究生就业率95%

、科学研究

学院围绕民族地区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在植物本底数据收集与建库、水稻抗病耐寒品种开发与推广、苦性植物资源药用研发、人脑库建设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与优势。

学院承担和参加的“863”“973”、国家重大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科技计划等项目共131余项发表科研论文370(其中SCI论文180),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01项,实现成果转化3项;得省部级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和科技进步奖5项。青年教师科研实力后发优势突显,标志性成果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PlantsPlant Biotechnology Journal, Plant Physiology等国际Top期刊上

、社会服务

学院聚焦生物农业、生物制造和生物医药,服务生物产业、大健康等国家战略,长期致力于为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建设服务,为民族地区的政府、企事业单位提供技术咨询和帮扶。年承担企业委托项目115余项,合同经费额达2018万元左右,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生物农业方面,将七叶一枝花种子快速繁育技术运用于种苗繁育,在长阳等民族地区年产种苗1500万株,有效解决了种苗繁育难题在鄂西南稻作区开展高山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和推广,累计推广面积126.6万亩,新增产量500多万公斤,新增产值1亿余元生物制造方面,开发了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耐热饲用酶,实现了新型高端饲用酶制剂的规模化生产,部分产品已推广至国际市场围绕功能性微生物代谢物的发酵生产、分离制备、生物学效价评定及其功能机制开展全方位合作,立足于大健康领域,促进校企双方成果转化、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生物医药方面,建成亚洲最大的中国人脑库中心,收集人脑标本1800有效开展国内外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助力我国脑科学研究,推动武汉市遗体捐献计划的发展借助自主制备的基因敲除小鼠,发现生物信号在哮喘等疾病中的作用与机制,筛选出能够影响生物信号、有新药开发价值的植物活性物质10余种,部分已获专利保护。